是去baby gap outlet掃到的貨,強強的老爸很愛這雙鞋,每天都要拿起來看。
剛換醫療體系的時候,最讓我頭痛的事情是作業流程的不了解和不知道英文專有名詞
每次去做產檢之前,我都很認真地上網找資料
除了要敘述自己的想要講的事情之外,還有很怕醫生突然說了一個我不懂的事情
雖說這邊的醫護人員都很有耐心地會好好跟你解釋,不過有些英文單字還是無法用其他單字替換
變成你要去猜他的意思,這樣看醫生豈不看的心驚膽戰的
當這種時候,還真希望有塊翻譯米糕 (有看小叮噹的應該知道)
然後同時覺得,聽台灣醫生講中文算是很幸福了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Prenatal exam--產檢
第一個需要使用到的字,因為你要去約診
Doctor and Midwives -- 醫生和助產士(類似)
doctor就是跟想像中的醫生一樣。
midwife介於醫生和護士之間,可是功能跟婦產科醫生差不多,可以看診、開藥、接生、諮詢。
這是在台灣沒有的一個職業,一開始我還搞不清楚。還有點不安,想說不是醫生看的好嗎?
不過大多幫我看診的都是midwife,他們都很有耐心,人又很好,專業水準也很夠。
因為自己是類似的行業,從他們的回答可以知道他到底是心虛在唬爛你還是真的知道。
他們是真的知道的 (不像台灣的某些醫生,不知道就會心虛趕人......)
所以我覺得只是我們的觀念不一樣而已。
Blood tests -- 全血檢查
除了血清生化和血球的檢查之外,還有HIV、梅毒(STS) 的檢查
Pap smear -- 子宮頸抹片
並沒有硬性規定要做,不過做比較好
Cervical cancer -- 子宮頸癌
Gonorrhear --淋病
Clamydia -- 衣原體
做完子宮頸抹片所出來的結果就包含上面三個疾病的判讀結果。
Rubella -- 德國麻疹
Varicella -- 水痘
不過它們比較喜歡講chicken pox
Hepatitis B -- B 型肝炎
Ultrasound -- 超音波
anatomic scan 大約在20-24周的時候會掃一次,約15分鐘。
因為是技師掃,並不會向台灣一樣會花很長的時間去跟你解釋現在看到什麼
你對他問問題他也不會回答你,他就會說:等等醫師(或midwife)會跟你解釋
Level 2 ultra 是在上面那次檢查出來有問題,才會送你到更大型的醫院去做這個檢查。
這就是所謂的高層次超音波,照得很仔細,而且超音波的解析度更高。
我也有去照這個,不過若是自己要求要做的,保險並不會給付,非常貴貴貴貴~~~
這邊的超音波都是掃完,然後就把你送去等醫生判讀,然後醫生只會跟你說正常或者是大概哪裡有問題。
其他就略過,沒有可以讓你一邊看一邊問問題的。不過還好我大部分都看得懂.....
Amniocentesis -- 羊膜穿刺
Amniotic fluid -- 羊水
Womb -- 子宮
比起uterus,有胎兒在裡面的子宮他們比較喜歡用womb,有點類似溫床的意思。
Placenta previa -- 前置胎盤
超音波有掃到才會說。平常不太會提起這個,除非你自己有問問題。
Preeclampsia -- 子癇前症
台灣也很注意這個,每次產檢的驗尿蛋白、測血壓、監控體重都是在注意有沒有這個症狀的出現。
Glucose screening test (GCT) -- 葡萄糖耐受實驗
24-28周的時候做。給你喝一罐看起來像礦泉水一樣無害,實際上甜到你喉嚨都要縮起來的葡萄糖水。
然後抽血驗血糖。
Internal exam -- 內診
Cramp -- 抽筋 (是動詞)
這真是一個很生活化的詞,不過很少用到也很少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不過去看診前還是要把自己要問的問題寫好才是,不管在台灣還是在美國
在台灣,醫生很愛趕人,好像你不趕快說出你的問題,他就要馬上離開他的座位或者看下一個病人
在美國,醫生雖然很好,不過你看到他你的英文就會開始出現空白,然後就忘記自己應該要問的問題.......